從香港競爭力說起
最近城中熱門話題,每每談到香港及上海兩個中國最繁榮城市之間的競爭,談到香港的競爭優勢及弱點。
論及香港的優勢,論者多著眼於它的人均產值、總產值、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貨櫃碼頭、大批的MBA學位擁有者、財經法律專業人士和電腦專家,或健全的法制、廣泛的自由及發達的資訊。從某個角度去看,這些提法不無道理,但大多數論者都低估了香港一個致命弱點:
人的素質的急劇弱化!
人的因素第一!
香港邁向廿一世紀最大的危機,不是經濟優勢不再,而是人的素質(特別是35歲以下的新一代)江河日下。香港地狹人稠,亳無天然資源,為何能創造一個又一個經濟奇蹟?除了某些天時地利因素外,全靠人!聰明、勤奮、進取、拚搏、堅毅和不怨天尤人!可怕的是,這些優點已慢慢地、不知不覺地離開我們,我們喪失了賴以富強的基礎因素!高樓價、高租金、高薪金、高物價當然會大大削弱我們的競爭力,但與人的素質日益弱化相比,它們的破壞力相形見絀。
人的素質主要反映在二個方面:
-
工作能力
-
工作態度
香港過往廿年的繁榮、社會風氣的敗壞,與及學校和家庭教育的失敗,使港人普遍淪為急功近利、思考力差、耽於逸樂、討厭學習,而且中英文水平低,做事馬虎,毫無責任感,只問收穫,不肯付出,更要命的是,夜郎自大!傳統優點喪失殆盡,使上述兩方面都可怕地低落。低落到使高明的老闆或管理層英雄無用武之地,因為既無可用之將,復無可用之兵。「強將之下無弱兵」不再管用了,因為你的下屬很多時候沒有能力或意願去接受高明的培訓和指導。
吊詭的是,中庸或平庸的老闆反而表現好些,他們不懂得要求不濟的下屬,客觀上體現了寬容(或縱容),因而得到後者的接受,甚至歡迎。因為較能與殘兵弱將相適應,運作班底反而較為穩定,最終總可成就某些東西,高明的老闆或管理層則剛好相反,管理層「優敗劣勝」的反傳統智慧現像在過去數年因而大行其道。
經濟衰退,可以覆舟,可以載舟
香港現時正備受前所未見經濟衰退的煎熬,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嚴重經濟衰退是一個惡魔,但亦同時是一個天使,它是從根本再強化香港的一個契機,不但可降低樓價、租金、薪金、物價,更可以扭轉人的素質日益弱化的趨勢。我們看到,面臨衰退,受薪階層開始比較腳踏實地地工作,肯下功夫進修充實自己,不再輕率轉工、棄工;老闆階層方面,放棄寄情於炒賣,肯將精力專注於本業。如果我們能朝這方向繼續堅持下去,香港還是大有希望的。
經濟不好,地產難好
最近,由於某些利好因素,例如中國加入世貿在即、失業率下降、美國利息趨跌、市民供樓負擔比率由高峰期的90%降至37%,以及香港經濟已有某種程度的復甦等等,部份論者都樂觀地預測明年樓價會有百分之五至十的升幅,我對這點很有保留。決定樓價的主導因素是基本經濟,由於逐漸喪失過往四十多年的天時地利優勢,香港經濟正面臨巨大轉型,大家都在摸索怎樣去創造新的優勢,在成功找出新優勢前,香港經濟不大可能真正轉好,樓市表現會因此大受制約。個人認為,現時樓價仍未見底,仍未真正穩定,在未來一年,樓市會反覆下調。真正的底,恐怕非一、兩年內可見。
托市治標不治本,他日要付代價
過往二年多,政府為了托住股市樓市,可說可做的都做了,政府的種種托市措施,固然有其不得不為之苦衷,但它無可避免會減慢經濟的自然調節過程,削弱強化人的素質契機,製造了另類泡沫經濟,這種不按經濟規律辦事、揠苗助長式的政策,香港遲早要負出重大代價。
史無前例的沖擊,如何自處?
九七回歸,改朝換代,本身就是大變動,而特區政府成立以來,處處顯示大有為的氣概,改革不斷,新猷不停,再加上經濟大轉型及卅年僅見的經濟衰退,簡直是大革命!
面臨大時代、大變革,不論是個人還是公司機構,都無可避免會經歷劇烈陣痛,所有舊有的關係、思考模式、組織形式、營運方式都會被撕破、調整及重組,適應的就能生存及壯大,不適應的就會弱化及被淘汰。
我認為別無他途,唯有認清及面對現實,拋掉浮誇幻想,找出新的發力點,重新埋頭苦幹,這樣我們才可真正重建香港的競爭力,否則,香港大勢去矣!
最壞的時代,最好的時代
最後,謹寄語給新一代的朋友們,這是最壞的時代,因為搵食艱難,發達更難,亦是最好的時代,因為目下港人的素質這麼差,大家只要肯稍為反其道而行之,便可鶴立雞群!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