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朋友論香港競爭力(三)

增濤兄指出,85年至97年間「聯繫匯率及隨通脹而來的負利率,以及每年50公頃土地限額供應完全扭曲了市場機制的運作,市場機制失靈了,很自然香港也失去了它的競爭力」。他同時指出,現時要香港恢復競爭力,必須重建市場機制,但他沒有講清楚,此刻是甚麼使市場機制失靈了,以及怎樣才可重建市場機制。

市場機制是否萬靈藥丹,甚麼病都藥到病除?我是不無懷疑的。市場機制只會對貨品及勞務價格失衡起作用,透過影響貨品及勞務的供求使它們的價格重新均衡。任何問題,一旦牽連到價格、供求以外的東西,市場機制就無能為力。以香港競爭力為例,我認為它空前低落是因為三高(匯價、樓價租金及薪金)一低(員工素質,再廣義,人的素質,包括特首、高官、政客及大小老闆的),如果增濤兄同意我這個論斷,那麼他大概會贊成匯價高及人的素質低這二項因素不可以透過市場機制去克服,而需另闢蹊徑,不知增濤兄以為然否?

我完全同意,樓價租金高及薪金高是可以透過市場力量去調整的,但先決前提是要剪除一切阻撓市場力量起作用的人為因素。過去數年,政府不但沒有想方設法去加速樓價租金及薪金下調,還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各式各樣的人為干預,防止價格下滑。別的不說,舉其犖犖大者罷:98年動用千餘億元抗擊國際金融大鱷(但要承認客觀效果對香港有利);停售官地九個月、暫時停售及減售居屋、降低申請居屋公屋收入限額、以及增加首次置業名額,以求托住(官方認為是穩定)樓價;對羅湖、皇崗口岸24小時通關及開建到皇崗的火車快線大打慢板,不無意圖削弱深圳對香港貨品(自然包括物業)及勞務價格的影響之嫌;不肯對國內專才及一般人才大開方便之門,固然可暫時托住區內薪金及減少失業,但卻令為世界最高之一的香港薪金繼續踞高不下,大部份老闆對減薪始終畏首畏尾,香港大小企業只能以結業、裁員告終;

當全港市民飽歷失業、減薪及涷薪之苦,我們尊貴的、薪金褔利高踞世界第一的公僕,卻年年加薪,本年財政赤字高達六百億元,有此成就,公僕肯定居功至偉。面對急劇上升的民怨,高官們先是砌詞狡辯,然後大打「設立專責委員會」去調查研究公務員薪酬機制的牌,力求拖延,爭取時間將大事化小事。民間水深火熱,去他媽的!

增濤兄希望董建華能能夠變成一個「哲學家特首」,大概是期望特首能集中精力做好思考工作,高瞻遠矚地為香港指引一條衝出困境之路,不應再七‧十一地甚麼都親力親為了。善哉斯言,特首實宜三思!

三高固然致命,但一低更要命!因為人的因素第一,什麼都要透過人起作用,目下香港一團糟,還不是因為我們的高官、政客十分差勁?從長遠角度去看香港競爭力,提升人的素質實為當務之急!如果現時這一輩人沒希望,則要趕緊擁抱下一代了。提升人的素質,首重教育。現時的教育政策、制度弊病叢生,是非改革不可了,增濤兄意下如何?

增濤兄謂:「香港所急者,是董特首能善用新進人才,改革機制」。完全同意,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長期工作,遠水不救近火,香港此刻處境異常嚴峻,生死端賴當今為政者高明與否,要提高人的素質,應先從為政者始。特首用人,自應首重才與能,親不親,末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