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金有積極意義嗎?
今屆奧運,中國共奪金牌51面,首次在金牌榜上名列第一,大多數中國人都為此而感到自豪。中國人在這方面的感覺特別強烈,並非因為中國人的民族主義特別狹隘,而是因為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一直被人欺負,差點變成次殖民地,受盡了屈辱。很多人因而失去了民族自信心,在外國人面前連頭也不敢抬起來。今次奧運的成功,有助中國人告別這種心態,重建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不然,如何在同一個世界裡,與其他民族一起,平等地去追求同一個夢想。
有人擔心,今次奧運的成功,實質上起著為共黨政權塗脂抹粉的功能,因而對中國獲得金牌多了也冷嘲熱諷。然而,難道我們應該為了證明共黨政權不濟,而渴望見到中國繼續貧窮落後,人民繼續被欺受苦嗎?這樣的心態我無法投入。我所感受到的,是大多數中國人都希望中國可以在體育運動上做出成績,而奧運會的奪金數目,正好證明我們有這方面的競爭能力。
奪取金牌,除了是國家的需要外,亦是運動員自己的需要。全世界的運動員都以能奪得奧運金牌為榮。正是對奪金的強烈渴望,才激發起運動員的奮鬥心,令他們願意投入長期的刻苦鍛鍊。若非如此,他們又怎能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世界紀錄,令人類的潛能得到不斷的提升?因此,否定在奧運會上奪金的價值,不但會傷害運動員的感情,對推廣體育運動,發揮人類潛力都沒有好處。
事實證明,當一個國家在奧運會某個項目奪得金牌後,這個項目的體育運動很快就會在這個國家普及起來。菲比斯奪得8面游泳金牌後,美國泳會就發現報名參加游泳訓練班的人多了20%。北京亦因為主辦奧運,北京市民對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亦大大提高。香港人平時喜歡打牌、唱K,但奧運期間大家都趕回家看電視直播,對一些中國選手有機會奪金的項目尤其留心,結果體育常識增加了不少。由此可見,奪金對推廣體育運動,確起著一定的積極作用。
此外,一些平時不為世人所認識的小國,亦憑著在某些項目的突出表現,引起世人對他們的關注,增加了世人對他們的認識。人類住在同一個世界,需要互相認識、互相尊重,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誤會,產生不必要的鬥爭。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奧運會上奪金,不無積極意義。
(轉載自2008年8月28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