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搵錢」的本質是:既有資產的重新分配
近年,內地的領導人有一種這樣的說法-要讓人民有資產方面的收入。這即是說:中國人除了靠勞動去產生財富之外,還可以透過資產升值得到額外的收益;亦即是說:以後在內地也可以「錢搵錢」。這變成在中國這個別有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也開始容許人民玩資本主義遊戲。近期,中國的股市炒到飛起,與領導人的這種思維是分不開的。
在人類的生產力仍處於低水平的年代,大部分人的產出都只是僅夠維持生命所需,沒有太多的積累,沒有條件玩「錢搵錢」的遊戲。在沒有太多身外物供掠奪的情況下,強者只能逼人為奴,以擁有奴隸的多少作為財富的象徵。
工業革命後,人類的生產力大增,生產所得除了可以解決生活所需外,還可以有剩餘,積累起來的財富於是愈來愈多。這些財富有不同的儲存方式:包括物業、股票、債券、現金與商品期貨等。
這些不同形式的資產,在不同的環境下,價格會有不同的表現。譬如,戰爭可以破壞當地經濟,令某些公司的股價下跌;不過,對金價來說,這卻是一項利好消息。又譬如,通縮可以令人們以現金為王,並導致各類型的資產價格都一併下跌。另一方面,若然政府採寬鬆的貨幣政策,令貨幣的流通量增長得快過實體財富的增長速度,那各類資產價格就會上升。至於那種資產的價格升得多,就得看當時投資者的偏好。
經過多年來的積累,人類的既有資產已變得愈來愈多;尤其是一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既有資產的總值,已遠比每年新增的GDP大幾十倍。在這種情況下,既有財富的價格起落,其所造成的影響,往往比實體經濟的GDP起落大。
因此,我們在分析一項因素對經濟將產生甚麼影響時,不能光看這項因素對實體的GDP有甚麼影響,還得看他對既有資產的價格會有甚麼影響。譬如:當我們看到美國失業率下跌時,不能因為這項消息反映實體經濟正在改善,就推論股價應該上升。現實是,經濟好轉會促使聯儲局放膽加息;而加息又會影響資產擁有者的風險偏好,促使部分資金流出股市,令股價不升反跌。
又譬如:近期反映中國經濟的統計數字大都有下行傾向。這本來並非一項好消息,但經濟不好反令中國政府願意放寬貨幣政策,又減息又降準,導致股票市場資金充裕,股價節節上升。
正因為既有資產的價格常因不同的因素而有上有落。資產擁有者可以透過不斷調配自己資產組合的比例,而從中獲利。積極進取的人,甚至可以借助財務槓桿去放大自己的得益。這就是香港人所謂的「錢搵錢」。
不過,讀者可要留意,能透過這種方法而搵到錢的人,畢竟只屬少數,大部分參與這種遊戲的人,都以虧損告終。
(轉載自2015年5月19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