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撤資?國內官方媒體抨擊的對與錯(5)

「打壓富豪,收買底層」是對港新國策

 

羅天昊批得一發不可收拾,進一步批判香港畸形社會結構的危害:

 

「同為小經濟體,香港與新加坡,乃至日本的財富分布結構,亦大為不同。

 

香港四十大家族佔據全港三分之二的財富,集中程度非常嚇人。而新加坡則並沒有產生特別大的富豪,亦無此集中財富。日本更是如此,甚至日本的富豪密度,都不及中國大陸。

 

以日本為例,一度財閥和門閥制度流行的日本,50年代在美國的幫助下,進行了社會改革,以天皇走下神壇為標誌,日本以立法的形式,限制豪強大族,同時,對於財閥進行了限制,一些大財閥被迫拆分。掃除社會和經濟領域的壟斷勢力之後,日本正式進入大眾時代,迸發出強大的創造力。任何人,祇有有足夠的才智和努力,都可以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

 

在同時起步的國家和地區隊列中,香港貌似原地踏步了十餘年,當人們期待它起步走的時候,結果,它卻最後變成向後轉了。」

 

羅跟著向中央提建議,認為應逐步改變治港思路:

 

「在未來,香港經濟要走出困局,其根本道路,亦在於再造大眾社會,重塑平民精神,而非僅僅是經濟領域的努力。

 

為今之計,香港回歸日久,人心歸附,一國兩制,生根發芽,不客氣地說,大商人已經不再是社會穩壓器,失去了其利用價值。而最近幾年,中國各種矛盾開始凸顯,改革形勢嚴峻,十八大提出,改革是未來最大的紅利,而改革的最大阻力,即是各種既得利益集團,這種既得利益者,不僅存在大陸,香港亦有。」

 

「從國家對於香港的倚重程度的變化來說,亦需逐步削弱香港豪族地位,當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經濟地位非同昔比,上海,天津,深圳,廣州等沿海城市亦興起,香港作為自由港雖然仍然重要,但是已不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於國家來說,整個香港的利用價值大大下降。

 

為今之計,為爭取民心,推動改革,以繼續平穩政權,提高執政合法性,獲取大眾對於未來改革的支持,中央政府應權衡利弊,果斷拋棄不再有利用價值的香港豪族,平抑豪族,扶持農工,在政治上,推動社會階層的扁平化,在經濟上,發展多元產業,防止一業獨大。

 

在全國範圍內,隨著中國增速的下降,從前的以增量改革為主的改革模式,將逐步過渡到增量改革與存量改革並重的模式。存量怎麽改?說白了,經濟上,加大開放,政治和社會領域,打壓富豪,收買底層,擴大政權根基。」

 

建議中央「果斷拋棄不再有利用價值的香港豪族,平抑豪族,扶持農工」、「打壓富豪,收買底層,擴大政權根基」,這是多麼震撼性的建議啊!

 

還不算,更震撼在後面。羅出奇不意、石破天驚地指出,「李嘉誠人中豪傑,已經看到這種苗頭,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羅天昊言外之意,是說李嘉誠撤資不是為了「低買高賣」,不是「不顧念官方此前對其在基礎設施、港口及地產的大力扶持」,「在中國經濟遭遇危機的敏感時刻,不停拋售」,而是看到北京開始對港採取了上述「打壓富豪,收買底層,擴大政權根基」的新政策,因而審時度勢、敏銳果斷的撤資,以免他日卻撤無從。

 

-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