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智下愚」的客觀成因

昨文指出,現代社會的「上智下愚」分化,有愈發嚴重的趨勢。父母若是在子女成長的過程中著力不足,很容易不經意地讓子女淪為「下愚」一族,以後要上移會愈來愈困難。
 
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社會的複雜化,人類需要具備的知識已愈來愈多,否則就難以在社會上立足。為了儲存與運用這些知識,人類的腦容量已變得愈來愈大。
 
然而,由於女性的盤骨出口有限,人在出世時,已不能像其他動物那樣,把祖先學會的知識都放進腦袋裡。這樣會令人類在出世前,頭部變得太大,叫母親難產。因此,人類未完全發育成熟,就得離開母體,出世後還有一段很長的孩提時代,在父母的照顧下,去學習後天的知識。
 
很多動物,純靠先天知識,一出世就自行生存;所以在成長後,大家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大。但人要在複雜的社會裡生存,光靠先天知識就沒法有足夠的競爭力。因此,人必須依靠後天的學習,導致人在成長後,各人在智力水平上可以出現極大的差異。如是為「上智下愚」締造了客觀存在的條件。
 
在我出世的年代,中國大部分人都是文盲,但他們仍能夠在社會生存,因為他們大都是農民,有體力就能種田。孩子即使在年輕的時候不長進,一經醒悟,還可以發奮努力,扭轉落後於人的局面。
 
然而,在今天香港這樣的社會,如果在年輕的時候不長進,沒有好好地為自己做好裝備,出社會謀生時,就很容易被同輩比下去,之後就難以上位,可能從此無法融入主流社會。
 
人的智力發展是需要有基礎的,是一環扣著一環的。一旦在某個環節扣不住,就沒法完成知識的網絡化,就沒法互相聯繫,沒法有效地加以應用。人類的知識系統已發展得愈來愈大,掌握得多與掌握得少的差異已變得愈來愈大。「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已遠比以前更貼近事實。
 
今天,如果一個人只是形式上完成政府提供的12年免費教育,根本沒有條件加入社會上的精英階層。孔子說:「勞心者役人,勞力者役於人。」這是以前社會的情況;在今天的社會,即使你不是勞力者,但如果你只是低檔次的勞心者,你也一樣會「役於人」,役於別人設計出來的電腦系統,役於別人設計出來的流程監控,甚至役於精英設計出來的政治制度。
 
我近日的兩篇文章,肯定政治上不正確。因為一肯定「上智下愚」,就等同肯定社會由精英主導,把公民參與間接否定了。但這是我對客觀世界的實際觀察結果,我不能為了某些政治理念就自欺欺人。我覺得我有責任提醒讀者,趁來得及的時候,好好關注一下自己子女的成長,不要因為已有菲傭照顧,或者已讓孩子進了名校,自己就已功德圓滿了。子女是你們最親的人,子女的孩提時期,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轉載自2015年11月26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