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糖就能 提振經濟嗎?
財政司長曾俊華對2016年的經濟並不樂觀,他預期本地生產總值的實質增長只有1至2%。港府消息人士更指出,如果扣除一次性的紓困措施(即派糖)帶來的提振作用,增長更有可能降至0至1%。消息人士估計,派糖的提振作用,可以為經濟帶來多1.2%的增長。
我同意,2016年的經濟前景的確不妙;但我擔心,派糖帶來的提振作用大部分會被樓價下跌所抵消。
相對世界其他地方採取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即QE)而言,派糖的提振作用應來得更快與更直接。派糖是直接用庫房的錢派給人民,人民在收到錢,或得悉某些錢不用繳交給政府之後,就可以立即用來消費。這可以令社會的內部需求增加,為經濟帶來動力。
而QE放出來的錢,卻不會直接落入人民的手裡,它會先流入銀行系統,令銀根寬鬆,利息下降,企業的負擔減輕,不容易倒閉。QE首先想發揮的作用是救亡作用,目的在減輕經濟下行的破壞力。繼而,QE想透過一個低息的環境鼓勵企業借錢作新的投資。有投資就有新的投資機會,就有新的經濟增長。若然這些新投資能取得成效,就可以為社會生產出更多的財富。如果人人都可以因此而分多一杯羹,他們就會增加消費,令社會出現更多的需求,經濟就會展現出新的增長動力。
不過,這個過程很長,美國由2009年開始QE,到2014年初才有條件減少QE規模,至2015年底才有條件首次加息,前後用了7年的時間。
而日本的QE更是從2000年已經開始,搞了16年,經濟依然沒有起色。歐洲雖然也大搞QE,但錢卻沒法流出銀行系統,繼而令實體經濟有所裨益。現在歐洲銀行已被迫以負利率的方式去鼓勵企業借貸,以及促使人民消費,但效果仍有待觀察。
由此可見,人民有錢也不一定消費。如果經濟前景看好,估計自己工作穩定,工資的加幅會很可觀,那人民即使口袋裡沒有錢,也會借錢去消費。西方國家在金融海嘯前的經濟繁榮,很大的程度依靠人民勇於借貸消費。
不過,香港現時的經濟前景不妙,人們可能會傾向增加儲蓄,而不是增加消費。今次政府派糖,中產階級得益較多,但中產階級是靠自己生活的人,他們對逆境的可能出現,有較高的敏感度。他們很可能會把部分來自派糖的得益儲藏起來。
再者,中產階級很多都是有樓一族。近半年,樓價已跌了10%,中產階級的資產已大量蒸發。香港私人住宅有125萬個,連同房屋與已出售的公屋,合共165萬個,以平均300萬元一個單位計,總值49,500億元,樓價跌了10%,等同財富蒸發了4,950億元。是派糖388億元的12.7倍。我擔心派糖的提振作用,會被樓價下跌的負面影響所抵消。
(轉載自2016年3月2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