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年輕與年長的各有是非 (1)

 在早日一片應否繼續悼念六四、大學學生會另起爐灶舉行六四論壇的爭議中,數以萬計的人(支聯會說有12.5萬人,警方則說有2.18萬,兩者加起來取其平均,7.3萬人庶幾近矣)  到維園出席燭光晚會,連續第27年悼念六四死難者。

 今年是學聯首次缺席支聯會主辦的維園六四悼念活動,許多年輕人已表明不會出席晚會,理據不外幾種,一是支聯會堅持了這麼多年,對於大陸的民主化仍然徒勞無功,所以應該放棄;另一種想法是,香港民主化自顧不暇,為何還有餘力去關心另一個地方的歷史慘劇呢?很多年人均對六四晚會一向以來「平反六四、建設民主中國」的目標提出質疑。

 樹仁大學學生會編委會總編輯吳桂龍527日發表評論文章,把支聯會比喻為妓院鴇母(後改為公鴇母),「職志就是要誘拐少女受污,上貢暴徒土匪(中共),期望滿足獸欲()後,浪子回頭」;港大學生會會長孫嵐認為,六四議題一兩年後應畫上句號,又指「燭光悼念屬情緒宣洩活動」、「一如世界各地,中國民主理應由在地的人民去爭取,港人是無理()去承擔這份強加的必然責任。從今以後每年六四,我們遙祭六四死難者之前,亦同時要為被出賣的香港去默哀。」;香港近期本土意識高漲,很多年輕人自稱「天然獨」,認為建設民主中國事不關己港人沒有責任建設民主中國,深圳河以北的人與事應與香港人自身割裂,更認為上一代一直拘泥於以中國人或中國香港人身份建設民主中國,是過時的身份認同,甚至綁架,矮化香港人身份認同的建立;樹仁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廖俊升「鄰國慘劇與我何干?」的說法,代表相當部份年輕人的心聲。

 這些香港新生代的想法,與老一輩民主派形成鮮明對比,老一輩如司徒華等人被稱為「大中華膠」。他們想透過每年的燭光晚會提醒支持者,香港可以透過建設民主,把自己的影響力輻射內地,並令中國持續改革,從而達致平反「六四」。

 新生代與年長(特別是熟諳中國歷史的老一輩)的泛民各有是非。

 新生代主張不應每年搞六四悼念,這是對的(為什麼?下文我會解釋),但他們的主張是基於港獨思想,那就不對了;年長老一輩糾纏於平反六四,反對甚至要打倒(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那是不對的(原因我同樣在下文解釋),但這個做法,是基於他們對中國和它有關的歷史、文化的深厚感情,他們本質上是愛國的,主觀上他們的言行出發點也是為了中國好,從這個角度去看,他們的取態是對的。

 個人認為,泛民這麼多年糾纏於六四事件,與中央對著幹,損害了香港的中長線利益,是十分不智的。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