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內地發展商來港競爭
早在97之前,我已經公開指出,內地資金來港的情況會越來越多,香港的樓價上升將多了一股動力。我還預言,香港物業的擁有權,將逐漸由香港人手裏落入內地人手裏。原因是:內地的經濟增長比香港快,內地人富起來的速度亦會比香港人快,當大家一起出價去買物業的時候,香港人就會輸蝕。此外,投資香港的物業,產權有保障,市場透明度高、套現能力強,投資的吸引力遠比內地市場高,若非中國有外匯管制,不然資金一定會來得更快。香港是自由港,對此無能為力,否則代價更大。
我這樣說,並非基於排外情緒,我只是實話實說吧了。但近來,我見香港人不但抗拒內地的買家來港買樓,連內地的發展商來港投資也十分抗拒,那就有點意氣用事了。因為,我們如果願意實事求是的話,應不難看到,能在地產市場有更多的競爭,對消費者應利多弊少。
早年,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曾發表過報告,指香港的地產發展市場有走向寡頭壟斷的跡象,這種發展對消費者不利。那今天有內地發展商來港與華資地產商競爭,有助於打破寡頭壟斷,對消費者應該有利。只是地產發展需時,競爭的好處,可能需要三至五年後才表現出來吧了。
由於第一輪的競爭先發生在土地供應市場(即內地所說的一級市場),地價會因想買入土地的發展商多了而被搶高。市場上有一部分人,見地價升了,就推論將來的樓價也會同步上升。但這種推論是不成立的。在現實世界,高價搶回來的地,不代表建成樓宇後就一定可以高價賣出。做生意是不一定可以高買高賣的,否則怎會出現有人做生意虧本?
市場喜歡用麵粉價與麵包價來比喻地價與樓價。這個比喻其實不恰當。因為早上買回來的麵粉,下午已可製造出麵包,導致麵粉的價錢可以即時影響麵包的價錢。但今天買回來的地,要三五年後才能建成樓宇。屆時,市場的環境可以出現很大的變化-政治形勢、經濟處境丶利率水平丶供應多寡,都可能與今天不一樣。因此,我們只能在發展商買入一塊土地後,估計發展商將來賣樓時要賣甚麼價錢才有錢賺,但這並不表示發展商將來一定可以用這個價錢來賣樓。
不過,我得承認,大部分人都沒有這樣理性;地價被搶高的即時效果:是市場情緒同步高漲,樓宇的買家生怕走失機會,於是一窩蜂地一起去搶購,把樓價也一併搶高。
然而,內地發展商來港不會只參與一級市場(土地市場)的競爭,將來還得參加二級市場(賣樓市場)的競爭。到了二級市場,他們的身份就會從需求方變成供應方。在一級市場,他們要爭奪土地,會把地價搶高。但到了二級市場,他們要搶客,那就得把樓價降低才有競爭能力。將來,消費者一定可以在內地發展商賣樓時,享受到有競爭的好處。
現實是內地的發展商的營運能力不差。他們在建設速度與成本控制上都比本地的發展商優勝,加上他們習慣了以低利潤作為競爭的手段;他們的加入,應會令到市場的環境更加對消費者有利。香港人應歡迎有這樣的競爭。
(轉載自am730C觀點2017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