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脆拆貨櫃碼頭 改建住宅
有人建議在葵涌貨櫃碼頭上建一個上蓋平台,再在平台上興建住宅大廈,以紓緩政府覓地建屋的困難。提出者的理據是:既然地鐵站及地鐵維修廠的上蓋也可以興建住宅樓宇與商場及寫字樓,沒有理由貨櫃碼頭上面不可以。說法言之成理,不過要獲得城規會的認同,不見得比更改其他地方的土地用途來得容易,反對的聲音可能更多。
這個方案初被提出的時候,一般人關心的是,貨櫃碼頭的上蓋有多高?技術上可不可以在上面再建高樓?居民出入是否方便?碼頭運作時的噪音會不會很大?這類技術性的問題,工程界都可以有解決方法,只是要增加多一點建築成本吧了。以人類已掌握到的科技,這些都不是不能解決的難題。再者,以目前這麼高的樓價,要發展商承擔多一點建築費,應無損項目的吸引力,不愁沒有發展商參與競投。
然而,要在這麼大的貨櫃碼頭上建一個這麼高的平台,始終不是太環保。除了在興建的時候需要動用大量的資源外,將來落成後,居民出入上落,亦得不斷耗用能源,而且很不方便。為何不考慮把貨櫃碼頭遷往遠一點的地方,騰出土地直接用來興建住宅。
當初之所以選址在葵涌建貨櫃碼頭,是因為當時葵涌只是新界一幅不毛之地;但現在連天水圍這麼偏遠的地方也發展成新市鎮了,葵涌已差不多可視作市區的一部分了,沒有理由把這麼珍貴的土地也用作貨櫃碼頭?這種資源錯配導致有部分香港人,每天都得花大量的時間用在上下班的交通上。如果能把這些時間省下來,不但可以節省能源,還可以提升市民的生活質素。
再者,香港的貨櫃物流業已可謂前途堪虞,不值得讓這個行業佔用這麼多的市區土地資源,大可以要他們搬遠一些,縮小一些,並順便更新一下設施,這樣可能對他們更為合適。
過去,香港的貨櫃碼頭運輸業之所以能執世界之牛耳,除了因為香港的地理位置好及免關稅外,還因為中國大陸設備落後,既沒有可以停泊大型貨櫃船的港口,亦沒有可以搬運貨櫃的碼頭設施;以至中國生產的商品,都得先運來香港,然後才上船出口。而外國運去中國的貨品,亦得先經香港再上大陸。香港才可以成為貨櫃的集散地。
再者,當時中國仍較為封閉,懂英文的人很少,不曉得與海外其他地方聯繫。加上法制又不健全,西方商人都不喜歡與中方直接打交道,寧願用香港做中介,令香港可以收取一些服務費。
但現在,中國基本上已克服了以上的不足,中國已與世界各國建立起自己聯繫,完全有能力直接出口去全球不同的國家。中國根本不需要有深水港才能建碼頭。上海的貨櫃碼頭就是建立在海中心,然後用公路橋連接起來的。中國現時不但能自建最先進的貨櫃碼頭,還可以幫助一帶一路的國家建碼頭,讓他們以後可以不假外求。香港已沒有自己的工業生產,而中國的產品亦沒有必要經多一重海關,來收費更高的香港出口。在這種情勢下,香港應及早考慮如何善用葵涌貨櫃碼頭的珍貴土地。
(轉載自am730C觀點2018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