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有特殊背景的有識之士怎樣看香港的地產金融集團(7)
與地產金融集團決戰在即
《特區政府與勢力集團決戰在即》繼續說:
『地產金融集團此時祭出了他們慣用的手段——抗議示威。梁振英就職僅半年之後的2013年元旦,便有大量市民組織遊行要求其下台。組織者宣稱有13萬人,第三方估計為3萬至3.3萬人。但是此時梁攜競選大勝之勢,並未被扳倒。
眼見一計不成,地產集團又生一計。2013年年初,發起人戴耀廷開始策劃“占中”運動,並於2014年實行。主辦方聲稱整場運動參與人數約120萬人,占全香港人口的1/6。該運動嚴重沖擊了港府的威信與梁振英的聲望。
梁振英最終也沒能戰勝地產商,2016年宣布因家庭原因放棄爭取連任。
香港地產大佬們此時再次確認,這一招可以有效打擊政治對手,甚至迫其下台。
而且此時開始,媒體的傾向性愈發明顯,幾乎是一邊倒地反對政府。其中原因,除了部分媒體的後台老板就是地產金融集團,還因為媒體要生存就得靠廣告,而在香港能夠有錢投放廣告的人,多數屬於地產金融集團陣營。因為他們不僅控制地產,也控制了香港的自來水、電廠、超市零售業、碼頭等等社會的方方面面。無論哪家公司投錢做廣告,背後的資金來源無非就是這些大家族們。作為媒體,自然不敢針對他們,還要主動迎合才行。
2017年,林鄭月娥上台後在樓市政策方面繼承了董、梁的方針。她在施政報告裏寫到:香港樓價高、租金貴,形成巨大的生活壓力,是嚴峻的民生問題。住的問題亦影響了家庭結構,扭曲了價值觀:不少人的目標就是盡量賺錢買樓供樓,青年人選科和擇業都要向錢看。住的問題也是香港最嚴重的安全隱患,不少家庭走投無路,甚至要住在工廠大廈內的隔斷房。
因此林鄭月娥大力推行改革,將政府資助房屋(俗稱“居屋”)的定價與市場價格脫鉤,並以申請人實際承擔能力定價,變相將居屋的定價由目前評估市值的70%降低至52%。
林鄭月娥還繼承了梁振英的填海造地方針。2018年,她提出《明日大嶼願景》,其中填海計劃預計建立規模達1700公頃人工島,興建26至40萬套住宅,7成為公營房屋,可供70至110萬人居住。
面對林鄭月娥的正面出擊,地產金融集團故技重施。2019年出現了大規模騷亂,這次他們給出的表面原因是“反修例”。不過這明顯跟普通老百姓完全沒有關系,卻引發了大規模的遊行,甚至演化成了暴力。背後是誰在主使,答案不言自明。
香港已經處在一種相當深度的分裂狀態,這一次是兩派力量真正的大決戰。港府和背後的中央已退無可退,必須控制住局面。
我認為有一種好的辦法可以幫助戰勝地產金融集團,具體分為三方面。
首先,要讓香港普通人認識到香港問題真正的關鍵所在。誰是讓香港老百姓生活很壓抑的罪魁禍首?大家憤怒應該傾瀉的方向是誰?
其次,要使地產和金融大佬之間產生分化。高地價雖然可以讓銀行這幫人獲取高額利潤,但他們也非常擔心如果再次爆發金融危機可能使貸款出現爛賬。雙方既相互依賴,同時又相互警惕。而且這些大佬們在內地多有投資,如果要顧及這些利益,就不能和港府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對著幹。
再次,要扶持起香港的科技創新勢力,與地產和金融勢力集團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比如借助粵港澳大灣區整合機會,用香港各大學的研究力量、大陸的資金、土地優勢,對接具體的項目,培養100個左右科技創新企業,讓他們有實力來平衡地產與金融勢力。
總結一下,現在已經到了香港兩派力量大決戰的時刻,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如果林鄭月娥這次也被迫下台,那麽就不再有人敢挑戰地產金融集團的利益,香港將走向一條不歸路,房價會越來越高,底層民眾的憤怒將無以覆加,無論從經濟上,還是政治上,穩定都無法維持,那時候香港就徹底亂了。』
作者的三個提議基本上成立,中央和特區政府若從善如流,香港的天下第一高樓價將無可避免大幅下降,最終弱勢社群有機會有能力自置居所,年輕一代有機會有能力上樓、上位及上流,社會深層次矛盾縱使不能徹底解決,亦可大幅紓緩。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