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經濟走出谷底 須調整防疫措施
政府再度修訂對今年的經濟預測,由原本的估計增長1%至2%,下降至收縮0.5%至增長0.5%。即是說,政府對今年本港的經濟能否有正增長,也不敢確定。
與此同時,幸好香港的通脹卻相對溫和,估計可保持在2%左右。這與西方發達國家動輒靠近雙位數的通脹率相比,仍有一段距離。只是香港的經濟不明朗,增長率比通脹率還要低。在這種情況下,一般小市民的收入增長往往追不上物價上升,生活不會好過。
新政府對此應該十分重視,希望可以及早扭轉經濟持續下滑的局面,以證明香港進入2.0階段後,依然可以繁榮安定,並能繼續保持香港的特殊地位與優勢,為祖國作出貢獻。
然而自從新冠疫情出現後,香港與世界的聯繫幾乎完全中斷,香港的特殊地位根本無從發揮。新冠病毒是2020年襲港的,只要看看疫情前後訪港旅客人數上的變化,就可以知道疫情對這方面的影響有多大。2019年上半年來港的旅客有3,500萬人次;但到了今年上半年,只剩下7.6萬人次,只是正常的0.2%。
這些來港的旅客,有來旅遊的,有來做生意的,亦有來作文化學術交流的,如果人數少了99.8%,對香港造成的影響有多大,真的不難想像。
直接受影響的是香港的旅遊業、航空業、零售業、餐飲業,以及娛樂業,導致這類行業都不得不大量裁員減薪。很多小老闆把全副身家都賠上了,還未等到香港全面對外通關,只好把公司關閉,再也沒有機會翻身。
香港的經濟是外向型的,不存在甚麼內循環,沒有與國際的聯繫,大部分生意的運作都好難如常進行。雖然科技發達,很多溝通都可以透過電訊進行,但效果仍及不上面對面的直接回答。如果香港堅持要外來人士都得隔離檢疫才可以進入社區活動的話,香港大部分涉外生意都會受影響。
現實是在疫情期間香港有大量生意都流失了給新加坡,令新加坡的經濟在上半年增長了7.7%,而香港的經濟卻連續兩季都出現負增長,首季負3.9%,次季負1.3%,全年也不一定有正增長。
要扭轉這個局面並不難,只要撤銷來港人士的檢疫隔離要求。原因是疫情早已在香港大量蔓延,外防輸入的需要已大幅減少,對外來人士嚴格檢疫,已減低不了多少港人受感染的風險。
再者,即使受感染,對大部分人來說,身體所受的傷害也相當有限。很多人對此已有切身的體會。現時流行的Omicron變種病毒,根本與以前的Delta病毒不一樣。沒有理由再用對付Delta的措施來對付Omicron。正是因為特區政府在處理疫情上冥頑不靈,只顧政治正確,不理經濟損失,才令很多外商感到失望,不再選擇留港發展。
(轉載自am730C觀點2022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