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減辣—海外專才置業可以申請退還稅額?
為增加海外人才留港或到香港工作的誘因,新一份施政報告宣佈放寬針對非本地人士的相關稅款。居港七年並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其購入並仍持有的首個住宅物業,可申請退還已繳付的買家印花稅(Buyer Stamp Duty, BSD)及新住宅從價印花稅(Ad valorem stamp duty, AVD),不過相關人士仍須繳交按「第二標準稅率」計算的從價印花稅,即買樓相關的稅務負擔與首次本地置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看齊,相關措施已經生效。
買家印花稅出台
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內地資金充裕,本港樓市成為內地資金投資對象,龐大的資金湧入令本港樓市水漲船高。社會開始出現年青人買不到樓的聲音,於是2012年10月推出買家印花稅(BSD),以遏抑非本地買家需求,以及優先照顧本地居民的置業需求。所有非香港永久性居民,不論以個人或公司名義購買物業的買家,在港置業均需要繳付樓價15%的買家印花稅稅項。
從價印花稅的改變
雖然買家印花稅出台,仍無阻樓價飛升,政府為了抑制樓價升勢,於是在2016年11月再次為樓市加辣,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Ad valorem stamp duty, AVD) 出台 。所有非香港永久性居民或公司名義買樓及香港永久性居民名下擁有物業的買家,須以第一標準15%稅率繳納從價印花稅。
因此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在港置業則需要繳付15%的買家印花稅及15%的從價印花稅。如果海外專才在未取得永久性居民身份下,購買一伙$1,000萬元的住宅物業,便需要支付$300萬元稅項;而擁有首置身份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資格只需繳納$37.5萬元的從價印花稅。相關措施實施後,令到不少海外專才放棄在港置業的念頭。
樓價下行,樓市減辣
經歷社會運動及疫情肆瘧,本港樓價依然企穩。不過隨著海外地區放寬防疫政策,而本港繼續嚴格執行防疫措施,令不少外企開始撤出香港,將業務重心轉移到其他地區,駐港海外企業及人員亦相繼減少。
在人才及資金流失下,又遇上美國加息週期,令本港樓市開始呈現下行跡象,於是本年度施政報告提出退還海外專才置業30%的從價印花稅。合資格的海外人才在購買本港住宅物業時需要預繳15%的買家印花稅及15%的從價印花稅,當居港滿7年後,其購入並仍然持有相關住宅物業,則可申請退還相關稅額,但相關人士仍須繳付第二標準稅率的從價印花稅,以1,000萬元的住宅物業為例,合資格人士則可申請退還$262.5萬稅款。
購買$1,000萬住宅物業 | 香港永久性居民的首置買家 | 非香港永久性居民買家的原有措施 | 合資格海外專才買家的新措施 |
買家印花稅 | 0% | 15% | 15% (預繳) |
從價印花稅 | 3.75%
(以第二標準稅率計算) |
15%
(以第一標準稅率計算) |
15% (預繳)
(以第一標準稅率計算) |
合共稅款 | $37.5萬 | $300萬 | $300萬 |
居港滿7年後可申請退稅 | - | - | $262.5萬 |
實際稅款 | $37.5萬 | $300萬 | $37.5萬 |
什麼人士可申請相關退稅?
透過以下計劃留港工作的海外專才,居港滿7年後可以申請相關置業退稅。
- 一般就業政策
- 輸入內地人才計劃
- 優秀人才入境計劃
- 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
- 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
- 科技人才入境計劃
- 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預計12月推出)
特區政府以樓市減辣為其中一個吸引海外人才的措施,相關措施對剛在港就業的海外人才吸引力未必太大。如果樓市繼續向下行,相信特區政府會加快樓市減辣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