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升中攻略】自行分配學位 vs 統一派位分配辦法

中一派位是所有香港小學生升中的必經階段。學位分配主要有兩種—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究竟這兩種派位方法是怎樣分配學位?有甚麼準則? 本文就為大家整理了香港中學學位分配辦法,以及升中派位流程,希望為大家輕鬆解答升中派位的各種疑問。

升中派位流程

中學學位分配辦法是教育局制定的升中程序。程序會分為兩個階段:「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而家長和學生亦需要經歷6個升中派位流程:

1月 申請自行分配學位
2月-3月 自行分配學位面試開始
3月 學校通知獲錄取的學生
4月中至5月初 遞交統一派位的選校表格
5月前 決定接受或放棄非參加派位直資中學學位
7月 公布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結果

 

自行分配學位分配辦法

自行分配學位是中學派位的第一階段。此階段最多佔中學的30%中一學額,學生申請並不受地區限制,家長可向不多於兩間參加派位的心儀中學遞交申請。學校一般會在每年1月開始接受申請,相關的中學會通知申請人進行面試,學校會自行決定收生準則及取錄學生。

而在教育局的最新規定下,接受自行分配學位中學須在第二階段(即「統一派位」)開始前的指定日期(一般為3月至4月),通知獲取錄學生非正式的派位結果。成功獲得自行分配學位的學生,就無須再參加第二階段的「統一派位」,只需待7月初公佈派位結果後,到學校註冊便可;若是未獲通知的學生,便要參加「統一派位」。

另外,若學生同時獲非參加派位的直資中學取錄,決定保留該學位的,就無須理會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獲得的錄取通知,隨後會按既定機制獲派該直資中學;但若是決定放棄該學位,就必須於指定日期或之前,通知該直資中學並取回已簽署的《家長承諾書》和《小六學生資料表》的正本,以保留透過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成功申請的學位。

統一派位分配辦法

中學派位的第二階段就是統一派位。如未能在第一階段「自行分配學位」中獲得學校取錄的學生,就須進入此階段。在統一派位中,家長需要填寫《中一派位選擇學校表格》,然後再按派位組別、選校意願,以及電腦隨機分配的編號來分配升中學位。一般會於每年5月開始交表,7月初公佈派位結果。學校會分配最少65%的學位在此階段,如果學校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中的30%學額未用盡,餘下的便會撥入此階段,而其餘的5%學額,將會預留給中學的重讀生。

統一派位分為甲、乙兩部分,兩部份都需要根據入讀意願排名,在派位時會先處理甲部申請,然後才處理乙部:

甲部:不受校網限制,家長最多可填寫任何3間參與派位的中學。此部分佔「統一派位」學額的10%。

乙部:受所屬的校網限制,家長最多可填寫30間校網內的中學,並按意願排先後次序。此部分佔了「統一派位」學額的90%。

「派位組別」作用

在「統一派位」中,第一派位組別(「BAND 1」)的學生會先獲學位分派,而組別中又會以隨機編號最小的先開始分配升中學位。換言之,在「第一派位組別」中,得到隨機編號最小的申請學生,就會被最先分配到其第一志願的學校。

電腦會先審視「第一派位組別」中所有學生的第一志願,再審視未獲成功分配學生的第二志願,如此類推,直至組別內所有學生都獲派學位後,才會開始處理「第二派位組別」(「BAND 2」)學生的選擇。因此,派位組別越後,獲派心儀學校的機會就會越低,所以大部份家長對中學的「Banding」都十分重視。

如何劃「派位組別」?

每年教育局都會把全港的小六學生分成三個派位組別。按照3次的呈分試成績,以及小學歷屆的「中一入學前測驗」成績為參考,然後每位小六學生都會獲得分數。

教育局會再按這個分數高低排列,把全港學生平均分成三組,包括第一、第二、及第三派位組別,亦即坊間俗稱的「BAND 1」、「BAND 2」及「 BAND 3 」。每個組別平均佔全港33.3%學生,第一派位組別(「BAND 1」)為排名最高的全港頭33.3%學生;第二派位組別(「BAND 2」)為排中間的33.3%學生;第三派位組別(「BAND 3」)就是排名最低的33.3%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