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消費物價指數轉負 想扭轉得從房地產著手

內地七月份的消費物價指數按年跌0.3%,顯示內需不足,人們對前景不放心,寧把錢放在銀行保險,也不敢用作消費,享受人生。

這並不是好現象,原因是在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抵制下,中國的經濟將愈來愈依賴內循環,而內循環的原動力則來自內需。而今內需不足,出口又回落,下一階段的經濟發展將無以為繼,全年的經濟增長,看來已難達到5%的年初預期。

本來,中國的老百姓手上仍有不少積累,他們並非沒錢消費,而是對前景有所擔憂,所以傾向留多一些現金在身邊,因而減少消費。

在現階段,要改變人們對前景的擔憂並不容易。美國為了自身的利益,不可能會放棄對中國的打壓,而中國又未有條件完全不借助西方的技術與資金。當來自西方的助力突然變成阻力後,中國的經濟怎能不受影響?

這種來自外圍的負面影響,老百姓是不會感覺不到的。他們未必有機會看到美國對華的政策文件,但他們會知道工廠的定單接少了,有些甚至要裁員減薪了。他們亦會感覺到來訪的老外少了,反映到中國投資、工作與旅遊的人都少了。

中國選擇不再韜光養晦,改以「打會還手」的策略去對待西方國家時,就應該對陷入今天的處境有心理準備了。現實是脫鈎對中國所造成的威脅遠比西方所受的影響大。現在米已成炊,中國唯有硬著頭皮去面對。

國際形勢已非中國單方面可以扭轉,若想推動人民增加消費,唯有透過內政措施去落實。之前,人民銀行已嘗試減息降準,但效果並不明顯。原因是政府在放寬貨幣政策的同時,特別強調,這些新放出來的錢不可以用來救地產商。而一般老百姓最著緊的正是地產;不救地產,老百姓難以放下心中憂慮。

無疑,地產本身的確問題多多,孤立來看並不值得救,問題是別的地方更不容易著手,即使嘗試去做,亦不一定可以產生效果。

中國人的財富,大部分以房地產的方式儲存。若然樓價下跌,大部分人都會覺得自己手上的財富萎縮了。所以,他們對房地產市場的關心遠超於對國際形勢。房地產市場的上落,關係到切身利益,直接影響他們的消費行為。

中國政府若想藉內需去拉動下一階段的經濟發展,不從房地產方面著手是不容易見到成效的。現時形勢危急,未必有條件斤斤計較措施能否治本,不妨先行治標,待形勢緩和之後,才研究治本措施也未遲。

(轉載自 am730  C觀點  2023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