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滿意的文章選集(810)
買香港樓,不如買中國一線城市樓
一個千古不撲的經濟原理,樓價和經濟發展成正比關係。換言之,當你買樓作投資用途,買經濟發展速度高、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快而大地區的樓宇,大抵不會錯,你可能買貴,但錯不了。
1991年,香港的國民生產總值約為中國的25%,到97回歸那年,國民生產總值仍是中國的18%,但到了2013年,這個百分比已急降至2.7%;1997年,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的國民生產總值的總和都遠不及香港。如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國民生產總值皆已超過香港,天津看來也很快就超過了。
2002年上海閔行區(近虹橋、古北)一個200平米的大廈單位,成交價為80多萬元人民幣,每平米約為4,000元人民幣,最近成交價則為840萬元人民幣,樓價上升差不多10倍;同是2002年,上海一幢滬清平公路的獨立花園屋(離市中心半小時車程),成交價為每平米5,000多元人民幣,最近成交價為每平米70,000至80,000元人民幣,價格上升14倍。香港同期(由2002年迄今)樓價,平均上升不外3倍,這是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的結果。
如果你相信中國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仍較香港好,買樓就應該買中國樓。
買國內哪裏的樓?買樓如買股,買股自然要買心儀領域內的龍頭股。落實到買樓,就是買當今中國一線大城市的樓。
在中國過往千餘二千年的歷史中,長安(現稱西安)、洛陽、楊州和南京都曾經顯赫一時,但俱往矣!現在的一線大城市是上海、北京、深圳和廣州。香港曾經遠遠領先上述中國城市,現在仍稍稍領先某一兩個城市,但整體已大不如前。97回歸時,上海人在香港人面前不敢認老大,很尊重香港人,但近年已不大將香港放在眼裏,由小上海大香港轉變到大上海小香港,是短短十七、八年間的事。
如果香港人依然沉迷於內耗,不肯全速融入大中華,不將經濟發展視為頭等要做的大事,香港淪為中國的二線城市是早晚的事。
香港底子厚,由一線過度到二線可能會需時三、五十年,而且縱使退化為二線城市,它不會是普通二線城市,大有機會為二線之首,但對一向自視不凡的港人(包括我)來說,這將絕對不是味兒的、殘酷的及不可接受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