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使用電子產品成癮    家長該如何應對?

過去家長要讓孩子在公眾場所安靜下來是十分頭疼的事,但隨著物質生活提升,現時家長只要把智能電話或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放到孩子的手中,他們便會靜坐不動,而孩子眼不離MON(螢幕),完全不理會外界事物,當父母奪去他們手中的電子產品時,便會開始發脾氣及爭吵。這還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美國NYU Langone Health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學系臨床助理教授Dr.Rebecca Rialon Berry表示,電子產品中的強烈音效、顏色及多變內容比現實更具吸引力,因此孩子很難脫離。只要觸碰螢幕便會出現變化,其互動性對幼童尤其有吸引力;西雅圖兒童研究所的兒童健康、行為與發展中心主任Dr.Dimitri Christakis說:「孩子會繼續行為,以產生滿足感。」

使用電子產品期間,孩子的大腦有什麼變化呢?

愉快的活動會導致大腦釋放多巴胺,這種神經遞質能向前額葉皮層發送訊息,而前額葉皮層是參與計劃和組織任務的大腦部分。該訊息是:「再一次。」當然,多巴胺並不僅於使用電子產品時釋放,對孩子而言,在得到父母的稱讚或肚子餓時吃零食也會釋放多巴胺;但當父母強制中止孩子的遊戲或視頻時,他們腦內的多巴胺水平便會下降。Dr.Christakis認為,幼童未有足夠能力來調節自己大起大跌的情緒轉換。據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的研究,2 7 位擁有1 至5 歲兒童的父母中,其中9 3 % 父母稱其孩子「至少會發脾氣、抱怨或抗拒停止使用電子產品」,有37%父母稱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幾乎每次都以爭吵收場」。

父母如何在不爭執的情況下拿走電子產品呢?

紐約斯卡斯代爾市的臨床心理學家Dr. Paul Donahue說,將使用電子產品成為兒童日常生活中可預測及計劃的一部份,有助減低孩子的反感。在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的另一項研究中,邀請28個擁有年齡介乎1至5歲兒童的家庭,記錄孩子在兩個星期內使用電子產品的情況。研究發現,當預先規劃了使用時間,孩子們在結束使用時會減低失落感。Dr.Berry建議家長與孩子一同制定時間表,並在使用電子產品後進行一些親子活動,讓孩子們期待接下來的事情,較催促他們去吃飯、洗澡或睡覺更好。

美國兒科學會則建議吃飯時不要使用任何電子產品,並至少在睡前一小時遠離它們。獎勵形式也十分有效,如製作獎勵表格,用貼紙或累積分數鼓勵孩子在規定時間放下電子產品。同時提出,介乎18至24個月大的兒童除了視像通話外,應儘量避免接觸數碼電子產品;而2至5歲的兒童每天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不應超過一小時。該組織還建議父母與孩子一起使用電子產品,以幫助他們理解內容。研究顯示,學齡前兒童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會導致肥胖風險上升,睡眠時間減少,並與認知、語言和情感上的延緩發展有關。

許多父母會以警告形式提醒孩子使用電產品的時間,但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的研究日記發現,這個做法實際上會令孩子更失落。該研究的首席研究人員,資訊學院助理教授Dr.Alexis Hiniker認為,警告並不一定有問題,但父母們經常以警告作為最後手段,令孩子產生牴觸,「這可能令孩子聯想到家庭地位之別,而他們沒有發言權。」Dr.Hiniker道。

密西根大學兒科助理教授Dr.Jenny Radesky認為,即使孩子抱怨,家長亦應堅定執行計劃。Dr.Radesky說:「如果你不時滿足孩子延長使用時間的要求,就會令日後的時間表更難實行。」她與Dr.Christakis一同編寫了美國兒科學會的幼兒使用媒體指引。

如果你已嘗試做遍以上建議,孩子仍經常發脾氣,你應採取嚴厲措施。Dr. Donahue建議,家長可能需要告訴孩子,暫時停止使用該電子產品,而數天就足夠讓孩子理解「使用電子產品是一種特權」。當再次把電子產品給孩子時,Dr.Donahue認為家長要解釋清楚,須視乎孩子是否準備好控制它,否則只會被電子產品控制住。

作者:Michele Ho《 親子頭條》記者
資料來源:親子頭條   www.parentingheadline.com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