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屋界線漸模糊 交通接駁最重要
三鐵三路呈現覓盤方向
by Tammy Chan · Published · Updated
香港地少人多,隨著人口持續增長及社會實際發展需要,過去逾半世紀以來,新市鎮不斷急速擴展;而核心的商業運作據點、辦公地方及政府部門已不再只侷限在港島的中環、金鐘及灣仔一帶,而是如住宅般遍地開花,燈火處處。未來無論是住屋及就業,將不能再籠統地分成市區、新界及鄉郊,界線的定義將隨著地區的多元發展及交通基建的落成而變得更加模糊。今期《HOMEfeel》樓市專題將為大家解構未來香港「三鐵三路」的重點交通基建,以作更長遠的就業及住屋選擇部署。
港島及九龍市區的發展已近飽和,新發展主要倚賴重建項目為主,其中啟德新區就是一個好例子;不過隨著啟德新區大部分地皮亦已售出並陸續建屋後,遼闊的新界土地將是未來二、三十年的發展焦點所在。北部都會區自然不在話下,還有研究中的交椅洲人工島、東涌東擴展區及將軍澳第137區等。
新區的發展當然離不開交通基建,只有完善的交通道路系統配合,新區才能與舊區及全港作更好的聯繫及呼應。今年十月下旬,特首李家超上任後發表的首份《施政報告》中便特別提及了「三鐵三路」的重點交通基建,他指會落實「基建先行,創造容量」的承諾,推展《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建議興建的三條主要幹道及三條策略鐵路,形成四通八達的道路網絡和鐵路系統,拉動未來各區的發展。
將藍隧道通車 將軍澳更增值
「三鐵三路」發展有先後,部分已達建成啟用階段,如「將軍澳─藍田隧道」便於今年12月11日正式通車,部分則仍在擬訂階段,但大家可先了解大方向作預先部署,等待日後收成。
先說「將軍澳─藍田隧道」(將藍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跨灣連接路),項目於2016年12月9日動工,歷時足足6年建成通車。將藍隧道及跨灣連接路開通後,提供了新的道路往來將軍澳和觀塘以及東區海底隧道,於早上繁忙時段往來日出康城及觀塘市中心的行車時間最多可縮減約20分鐘。
此條新主幹道路全長約3.8公里,其中約2.2公里為隧道,東面接駁跨灣連接路和寶順路,西面連接東區海底隧道、觀塘茶果嶺道和興建中的T2主幹路。將藍隧道為現有的將軍澳隧道提供替代路線,開通後可分流往來將軍澳的交通。
值得留意的是,跨灣連接路全長約1.8公里,其中約1公里為海上高架橋,連接將藍隧道與日出康城旁的環保大道,為香港首條同時具備行車道、單車徑及行人路的海上高架橋。除了可分流環保大道的車輛,海上高架橋將與將軍澳海濱單車徑連接,組成全長5公里的沿海環迴單車徑,橋上亦設有觀景台,可供市民欣賞將軍澳灣及東邊水道的美景。
此路開通後,將軍澳南及日出康城一帶屋苑特別受惠,將來出行更為方便,尤其未來接駁T2主幹路後,往返東九龍CBD2及啟德新區更省時便捷。
![4 | 家的感覺 利嘉閣地產代理有限公司](/homefeel/wp-content/uploads/2022/12/4-1.jpg)
將軍澳-藍田隧道出入口處。
![5 | 家的感覺 利嘉閣地產代理有限公司](/homefeel/wp-content/uploads/2022/12/5-1.jpg)
跨灣連接路高架橋上亦設觀景台,可供市民欣賞將軍澳灣及東邊水道美景。
將軍澳南延線鋪路拓展137區
![6 | 家的感覺 利嘉閣地產代理有限公司](/homefeel/wp-content/uploads/2022/12/6-1.jpg)
將軍澳第137區將成為未來將軍澳的住宅供應庫。
雖然日出康城全部13期項目均已先後發展,但區內未來續有交通基建及新住宅帶出現,指的就是「三鐵」之一的「將軍澳線南延線」及將軍澳第137區住宅發展項目,將成為未來將軍澳的新亮點。
特首在2022《施政報告》中提及,將軍澳第137區發展計劃料提供5萬個住宅單位,並最早於2030年入伙。據悉,政府計劃的公私營房屋比例暫定為七三比,料容納13.5萬人口,該區亦料將於2026年起陸續騰出填料,並於項目發展前搬遷混凝土廠。
此條新主幹道路全長約3.8公里,其中約2.2公里為隧道,東面接駁跨灣連接路和寶順路,西面連接東區海底隧道、觀塘茶果嶺道和興建中的T2主幹路。將藍隧道為現有的將軍澳隧道提供替代路線,開通後可分流往來將軍澳的交通。
「將軍澳線南延線」將由康城站延伸1站至第137區一帶。根據運輸及物流局正推展《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的初步建議,此段南延線將會由位於地面的康城站向南伸延至地底,大致以隧道形式經將軍澳創新園對開水域接駁至將軍澳第137區的地底車站。
沙田繞道連接大埔西九作分流
![8 | 家的感覺 利嘉閣地產代理有限公司](/homefeel/wp-content/uploads/2022/12/8.jpg)
沙田繞道日後開通後,沙田一帶的鐵路盤,如大圍名城、溱岸8號及沙田第一城等將受惠。
至於另一連接九龍及新界的一鐵一路,分別是「沙田繞道」及「中鐵線」。其中「沙田繞道」將連接大埔及西九龍,車輛日後可繞過經常擠塞的吐露港公路及大埔公路(沙田段),為新界東居民提供更快捷途徑前往市區。隨着日後路段開通,交通進一步完善,新界東指標屋苑,尤以沙田一帶的鐵路盤,如大圍名城、溱岸8號、沙田第一城、大埔中心等將最受惠,有意的準買家不妨趁樓價調整留意低位入市時機。
早於2017年民建聯便曾提出相關方案,建議從大埔滘穿過九肚山興建一條逾10公里的「沙田繞道」直達沙田,並透過沙田新增出口,經現有的三條隧道疏導車流,以分流目前吐露港公路的車流量。大眾都樂見《施政報告》廣泛接納地區建議,興建這條新的南北幹道,並期待政府盡快公佈走線,及制訂興建時間表,以解決居民塞車之苦。
中鐵線:錦田極速往返九龍塘
「中鐵線」方面,則是另一條港府擬興建、連接新界及九龍的新鐵路,計劃自元朗錦田途經葵涌連接九龍塘,以紓緩目前屯馬線的運載壓力,亦配合未來新界居住人口進一步膨脹。而隨著此新鐵路落實興建,將有助帶動沿線地區樓市,當中錦田區料特別受惠。
![9 | 家的感覺 利嘉閣地產代理有限公司](/homefeel/wp-content/uploads/2022/12/9-300x218.jpg)
錦田一帶屬新發展區,中鐵線的規劃令該區前景更看俏。
政府消息人士指,會考慮於九龍塘的公園或空地興建新的九龍塘站,其中一個選址考慮是又一城旁邊的公園,日後亦將興建地下通道接駁現時車站。以「中鐵線」的初步走線來看,由於九龍塘本身交通網絡已很發達,故全線最能受惠的反而是葵涌及錦田,新鐵路線通車後,可配合北部都會區發展,因此線是連接北部都會區的重要樞紐,故日後區內樓價勢將受惠上升。錦田是新發展區,目前主要的二手屋苑有Park Yoho、爾巒和山水盈,樓齡均在10年以下;另外,區內也有四季雅苑、四季名園及四季豪園等洋房物業可供選擇,至於新盤則有分兩期發展的柏瓏項目。
![O5488202210251ol | 家的感覺 利嘉閣地產代理有限公司](/homefeel/wp-content/uploads/2022/12/7-1.jpg)
三鐵三路分佈及規劃詳解圖。
北都公路:打通北都東西脈絡
再向更北進發,由於北部都會區幅員甚廣,「北都公路」絕不可少,202《2 施政報告》當中提出,藉興建此公路以打通新界北的東西脈絡,路線由西邊的天水圍途經新田連接東邊的古洞北,接駁北部與內地連繫的各個陸路口岸,整體提升「北部都會區」的運輸容量。
北部都會區發展計劃獲新一屆政府進一步肯定及落實更多的細節,該區將受惠於「中鐵線」尤其「北都公路」等基建項目,區內區外的聯繫及交通網絡將大大增強,有助支持該區未來發展。伴隨交通網絡擴大,區內住宅物業發展,將帶動人口及住屋需求持續增加。
北部都會區亦被定位為香港另一主要就業中心,當中政府已加快新田科技城的發展,並宣布將金鐘道政府合署四成的辦公室樓面遷往「北部都會區」,勢將帶動區內就業及住屋需求,當中可特別留意天水圍、新田及古洞北的新供應。
![10 | 家的感覺 利嘉閣地產代理有限公司](/homefeel/wp-content/uploads/2022/12/10.jpg)
深西部鐵路(藍線)起著促進香港與大灣區互動的關鍵作用。
「港深西部鐵路」作為港深西部重點基建項目,據悉,香港方面計劃今年內完成首階段研究,並於明年首季與深圳市政府共同展開次階段研究工作。而深圳方面亦就項目功能定位、線路通道和設站方案、工程方案、配套設施規劃、口岸通關模式和設置等一系列課題進行研究論證。
對於整體「三鐵三路」的具體規劃時間表方面,香港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稱,將於今年內諮詢公眾,並希望整合公眾意見,將各個項目的走線及開支等,制訂成整體交通運輸藍圖於於明年底一併公布。大家不妨拭目以待,並隨時留意方案及市場變化,為未來在各個新區住屋及就業作更好部署。
![O5488derek | 家的感覺 利嘉閣地產代理有限公司](/homefeel/wp-content/uploads/2022/12/11.jpg)
邊境一帶的河套創科園、落馬洲管制區及前新田購物城將整合成為新田科技城,日後將成為北都其中一個主要就業中心。
港深西部鐵路:增強雙城互動
最後,當然少不了「港深西部鐵路」,據此方案,此新鐵路將連接洪水橋和前海,便利港深往來,促進香港與大灣區融合發展、互聯互通。據本地報章從廣東省發改委及省交通運輸廳相關部門獲悉,「港深西部鐵路」,項目已被納入《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而據有關規劃,港深西部鐵路北上的「前海站」擬引入穗莞深城際、深惠城際等4大城際線,因此香港將更緊密地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港深西部鐵路通過穗莞深城際接駁深圳及廣州機場,並有望南下連通香港機場,實現廣深港三大機場一線互通。
HOMEfeel ISSUE 53 : Dec 2022
揭頁版:http://ftp1.ricacorp.com/ricaweb/magazine/issue/202212/files/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