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康乐旅游圈:发展横跨北部都会区 开拓旅游空间
已发表 2022-03-28
已更新 2023-02-23
海岸保护公园
「海岸保护公园」:优化尖鼻咀、流浮山至白泥一带 睇日落热点
发展湿地保育公园,同时政府亦建议透过收回尖鼻咀、流浮山至白泥一带被划为「海岸保护区」地带的私人土地,在尖鼻咀至白泥面积约145公顷的「海岸保护公园」,并且引入有效管理模式,保育现有的天然海岸线及近岸红树林生态系统。「海岸保护公园」内更设由尖鼻咀至白泥、全长约12.5公里的海滨长廊, 提供步行径及单车径,方便市民及旅客观赏白泥的日落。
而邻近罗湖的沙岭/南坑一带的湿地,政府亦构思建设面积约4公顷的沙岭/南坑自然生态公园,并提升沙岭山峦及坡地的景观质素,减低沙岭坟场及待建的灵灰安置设施的视觉及环境影响。
生态康乐旅游圈
生態康樂旅遊圈:活化大鵬灣及印洲塘一帶 提供綠色旅遊基建設施
至于在「北部都会区」东部地区的生态保育及旅游发展,正切合《施政报告》中提及「双城三圈」概念中,与深圳合作开拓的「大鹏湾及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
「北部都会区」东部,包括香港的莲麻坑、沙头角、沙头角海、吉澳海/印洲塘、沿岸村落和其他外岛,以及对接深圳的沙头角、盐田和大鹏半岛,都纳入「大鹏湾及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的范围。《发展策略》提出,港深两地可运用深圳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香港拟议的红花岭郊野公园,在保障港深两地行政边界完整及安全的前提下,共同构建梧桐山 / 红花岭 / 八仙岭生态走廊,并订立协调的保育措施及协作计划;政府更建议双方可合作提供绿色旅游基建设施。
此外,构思中的项目更包括逐步开放沙头角码头作旅游活动,活化印洲塘一带的村落,同时研究长远全面开放沙头角墟(中英街除外)所必须的配套,包括需要增设的边境保安设施、法例修订、研究土地用途、整顿违例建筑物和其他相关的配套措施。另一方面亦研究从深圳方面为东平洲提供水、电设施的可行性,并就设置跨境水路旅游口岸进行商议及研究。
新界北城乡绿道
行山远足已成为不少港人的假日活动,为配合发展生态旅游,《发展策略》中提及了建设一条横跨「北部都会区」的城乡绿道,贯通山峦、湿地、鱼塘和传统乡镇村落,并可沿河畔长廊进入「都会区」的市区地段,串联市镇公园、特色建筑和重要历史地点;同时,又考虑开放七座已被列为二级历史建筑的「麦景陶碉堡」,并建观景设施作为绿道的景点之一。
延伸阅读: